南京長江大橋建造歷程將搬上雜技舞臺

日期:2020-08-22 10:31:21

 s.jpg

  “巍巍鐘山迎朝陽,萬里長江添新裝。”1968年9月30日,當第一列火車拉著7節車廂從江岸南邊開往浦口時,南京城萬人空巷,5萬多人擠上南京長江大橋,橋下的路上、甚至樹上都是人……對很多老一輩的南京人來說,這個場景是刻在心里一輩子難忘的記憶。

s1.jpg

  8月20日,南京市雜技團舉行大型雜技系列劇“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之《橋·家》建組會。南京長江大橋的建造歷程將搬上雜技舞臺?!稑?middot;家》通過回溯南京長江大橋建造者的精神和生活片段,以雜技詩畫的形式展示出建橋群英們的家國情懷。該劇同時也是南京市雜技團繼《渡江偵察記》后,與編劇董爭臻、導演李春燕的再次合作。在當天的建組會上,董爭臻和李春燕分別就劇目的藝術特色、創排構思等作了闡述。

  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有著“爭氣橋”之稱?!稑?middot;家》從一個“橋三代”的視角出發,帶領觀眾重溫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回憶。整部劇由七幕組成,充分還原了從1959年南京長江大橋初建到1968年正式通車的重要場景,劇中碎片式的情景呈現,與今天美好的生活大環境形成一種時空關照,也形成了一種可視化的歷史和城市記憶。

  在劇目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多次研究當時的建設資料,在場景和節目設計上也爭取最大限度地還原當時的施工現場。比如,在第二幕建設橋墩島場景中,通過充分模擬當時建設實景,特別創作嫁接型驚險節目《爬坡升降梯蹬人》,演員們需要在八九米的高空中完成“蹬傳人”等一系列超難度技巧,呈現出的舞臺效果與當時工地施工的實景極為相似;在第五幕舍身救沉井的場景中,主創團隊以四人蕩環來模擬波濤中的橡皮艇,并創新設計了大型雜技組合《搶救沉井》,涵蓋空中、舞臺及水下表演,觀賞性極強。

  “雜技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特別是現實主義題材的雜技劇,難度非常大。”南京市雜技團團長池文杰介紹,《橋·家》以簡約卻不簡單的劇情、帶有觀賞新意的雜技技巧、偶爾的回溯與當下景象的觀照和跳躍式的交織,輔以多種技藝手段兼容并包進行舞臺呈現,凝成一段當下與過往的時空呼應,并希望通過這種舞臺呈現,展示出南京長江大橋建造者們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我們在盡全力探索將‘雜技劇’中的‘雜技’和‘劇’深度融合,努力爭取在現實主義題材雜技劇創排實驗方面邁出可喜的一步。”池文杰說。

  據悉,該劇預計今年年底與觀眾見面。

 

 

 

來源:南報融媒體    記者:邢虹 翟羽

 

版權所有?南京市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蘇ICP備13000330號-2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白下路273號伯利茲科技園B2棟8樓
市場部:025-58061378   辦公室:025-58062368

免费男女高潮一级A片